虽然近期钢材行情因为短期因素影响而出现回调,但由于一些长期起作用的利多因素的存在,预计今后钢材价格的高位运行,应当是一个长期趋势。即使出现大的调整,也不会扭转这一局面。
首先是美元的中、长期贬值趋势。金融危机前后,美国负债累累,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并且无法通过正常增收节支还清债务,达到贸易平衡与收支平衡。不仅如此,美国还需要更多资金实现经济复苏和增加就业。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除了持续性大幅贬值美元以外别无他途。近期开始的第二轮定量宽松方案就是推动美元贬值的具体实施。必须指出的是,此次开动印钞机贬值美元“救市”,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今后还可能有第三次,甚至是第四次。美联储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由于若干年内美元国际市场商品计价单位的局面难以改变,还由于中国铁矿石、煤炭、废钢、燃油等冶炼原料的进口依存度很高。因此,美元持续性大幅贬值将引发国际市场重要原材料价格相应飙升,使得中国钢铁产品面临的输入性成本压力有增无减,长期存在。
其次是国内劳动者报酬水平逐步提高。相对而言,目前中国劳动者报酬水平普遍偏低。横向来看,不仅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也低于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纵向来看,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10年来,尽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幅度增长,但与经济增长水平并未同步,两者差距逐步拉大。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今后国内劳动者报酬水平将会有较快增加,与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受其影响,今后中国钢材 制造成本中的工资(福利)占比会有一个提高过程,尤其是在起始阶段,比如“十二五”期间的头两年,还会有一个劳动者报酬水平的“补涨”。国内劳动者报酬逐步向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向较发达国家水平回归,由此增添钢铁价格上涨动力过程,也不是短时间可以结束的。
再次,其它成本费用增加。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钢铁制造成本中,长期被低估的,不仅是劳动者工资报酬,还有许多其它成本因素,比如环保费用、安全费用、资源占有等费用,也包括未被理顺的电力、成品油等能源产品价格,所有这些,也需要向其合理水平回归。比如,我们正在酝酿开征环保税,煤炭资源税提高,资源税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矿山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增加等。上述费用的逐步“补涨”,无疑会长期抬高中国钢铁极其冶炼原料成本底部,最终反映到钢材价格 上来。
最后是基础脆弱的紧平衡供求关系。这里所说的紧平衡的供求关系,主要是指成品油、矿石、煤炭等重要原材料,而非指一般性钢材加工产能。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印度、巴西等人口大国一起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两化”时期,尤其是中国面临超大规模基本建设和超级消费群体局面,所有钢铁原料产品需求都十分旺盛,而且这种需求旺盛的局面不是短时期内可以结束的,将要持续一个较长时期。比如,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从基础原材料的供应方面来看,则受到了矿藏、节能减排、世矿业巨头高度垄断、各国保护政策的较多制约,一旦有意外因素出现,比如大的地缘政治事件,限制或禁止出口等,都会导致供应趋紧,脆弱平衡关系局面被打破,推动钢铁原材料价格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继中国经济崛起后,印度这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也在提速,逐步与“中国速度”靠拢,甚至超越“中国速度”。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印度亦会逐步启动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超大规模的“两化”进程,由此而产生对于钢铁、对于铁矿石等冶炼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可以预言,用不了多久,印度就会由现今世界最大的现货铁矿石出口国,转变为另一个巨大数量的铁矿石净进口国家。如同中国由世界石油出口国转变为巨大净进口国一样,全球铁矿石供求格局同样会发生重大变化。除此之外,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对于铁矿石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多。对于这种世界范围内的根本变化及其影响,我们切不可低估,局限于中国自身的需求变化。
由于上述一些利多因素的长期存在,短时期内难以消失,并且还会逐步加强。这也就决定了今后中国钢材价格具有高位运行特征,震荡向上仍是总体趋势。对此,要有长期思想准备。
当然,今后世界经济复苏基础脆弱,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巨额负债和财政赤字,失业率居高不下,是笼罩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的巨大阴影。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价格上涨到较高价位,亦会短期逆转供求关系,尤其是大量获利盘高位出货,增加市场行情压力。因此,短时期内,中国钢材价格时常会出现调整,但高位运行,宽幅震荡向上的格局难以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