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网】 fiogf49gjkf0d
“风水”这个行当在中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了,但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编的职业大典里,并没有“风水师”的位置。“风水师”能够摆脱巫婆神汉的形象,成为一种可以规范管理的行当吗?近日,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尝试首开“建筑风水文化”的认证培训,专家认为,这种尝试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9月6日《新京报》)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风水术”一直是与封建迷信、糟粕相连的,“建筑风水师”也被一些人视作披着科学外衣的巫婆神汉。
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南大让“风水学”登上大雅之堂,使“风水师”这个职业从隐性走向公开并通过国家认证,成为第三百六十六行,实在是一种破冰之举,令人击掌叫好!
事实上,“风水术”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是“中华民族经五千年生产生活斗争所积累的宝贵文化结晶”。我国古代的长安、洛阳、南京、北京都市,无一不是经过“风水大师”的选址而营造;现存有名的古村镇,如皖南徽州的西递、宏村,浙江金华兰溪的八卦奇村等,也是依风水原理选址营造的“样板”。这些经典建筑所包蕴的和谐、循环、平衡等文化理念,至今让后人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建筑风水术”再度风生水起。1996年,东南大学率先开设“建筑风水”课,由物理系李仕澄教授《周易文化基础》,广受学生欢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大凡地产项目设计、店铺选址、租房买房等,请风水师“看风水”已成了公开的秘密;而于2004年9月9日—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建筑风水与健康地产国际论坛”更是影响深远,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关于风水文化的高峰论坛”。
由此可见,“建筑风水”并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赤祼祼的封建迷信,而是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综合在一起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之所以在生活中异化走样,关键是这种职业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缺乏真正的“大师”。由于社会认同的偏差和“片禁”,加之行业的隐秘性和不规范性,导致从事风水业的人素质良莠不齐,滥竽充数者也不在少数,还引发了一些江湖术士借机行骗的闹剧。
而今,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尝试首开“建筑风水文化”的认证培训,让“风水学”登上大雅之堂,不仅是对我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弘扬,也是对这一炙手可热的潜在市场的规范。
期待这个由官方举办、官方发证的培训班能吸取人居环境和生态建筑学的精华,摈弃迷信玄虚的糟粕,在商业化运作中不再“羞羞答答”,并通过行业认证等管理,使之成为一门新兴的让人叫好又叫座的“阳光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