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据海关最新统计,2009年1~11月,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358.0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77%(2008年1~11月,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034.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35%)。其中出口1751.01亿美元,同比下降21.86%(2008年1~11月出口同比增长28.18%);进口1607.07亿美元,同比下降10.42%(2008年1~11月进口同比增长17.8%)。 1~11月机械工业汇总的13个行业,累计进出口总额均同比下降,其中工程机械行业降幅最大,为下降33.63%,文办行业降幅最小,为下降6.99%。从出口分析,机械工业13个行业累计同比均下降。其中重型矿山行业和食品包装行业分别下降4.84%和18.35%,降幅较上月扩大,其他11个行业降幅较上月缩小。从进口分析,除农业机械和文化办公设备两个行业同比有所增长外,其他11个行业全面下降。 1~11月机械工业对主要贸易伙伴累计进口出口同比仍为负增长。其中对四大贸易伙伴出口全面下降,对欧盟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29.28%;对东盟下降幅度最小,同比下降15.26%;对美国出口下降20.36%,对日本出口下降24.24%。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2009年1~11月我国机械工业进出口降幅收窄,并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43.95亿美元,但由于外需收缩规模很大,在结构上与内需存在较大差别,短期内依靠扩大内需,难以全面替代或弥补外需收缩产生的需求缺口。因此,2010年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世界经济衰退的基本态势尚未根本改变,全球贸易下滑并未见底,欧盟、美国、日本等我国机械产品主要出口市场需求萎缩。同时,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各国都倾向于收紧贸易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2009年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批准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约10%~16%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据美方统计,2008年,美国进口的中国输油钢管总额达到27.4亿美元。 眼里不能只有欧美日 2010年,面对依然十分严峻的出口形势和越来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机械工业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原机械部进出口审查办主任郑国伟认为,全行业一定要发挥有利因素,用好优惠政策,同时必须多元化地开拓其他有潜力的市场。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已采取多项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扩大投资规模,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9年1~11月,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39%。同时,制定进一步支持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扩大国内消费,以拉动内需。此外,取消了一大批国内投资项目进口设备的免关税和免增值税政策,取消了所有外资企业进口设备的增值税免税政策。 郑国伟认为,这些政策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提升国产设备的竞争力。就机械工业的出口来说,也有许多有利因素:人民币银行贷款已多次降低利率;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已从高位回落;从2008年10月以来,我国政府已先后4次提高机械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国家对一些农机、汽车、家电销售给予补贴,拉动了相关行业对机械产品的需求;国家还对出口信贷和保险加大了支持力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一段时间,虽略有升值,但基本保持稳定,波动不大。上述优惠政策和有利因素,有关企业要充分把握,积极推进企业生产和外贸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机械产品与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即金砖四国中除我国以外的其他三国)双边贸易发展很快,2007年与2008年我国机械产品出口普遍增长40%~90%。2009年1~9月我国机械产品出口印度达63.65亿美元,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中国和东盟10国、中国和智利、中国和新加坡已分别于2005年~2008年期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4月28日,中国已与秘鲁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将对各自90%以上的产品分阶段实施零关税,我国机械产品出口将从降税安排中获益。 郑国伟认为,要充分利用与上述国家关税减免的优惠,扩大出口,努力弥补在欧盟、美国等市场丢失的份额。尤其是东盟,这几年双边贸易发展很快,按协议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双方将90%产品的进口关税降为零,我国的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农业机械、通用机械等具有竞争优势,要积极努力扩大出口。 “产品看同行”是死路一条 2008年我国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出口占全行业出口的40.42%,2009年1~11月加工贸易出口占41.87%,比重很大。对此,专家指出,我国机械工业必须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逐步改变目前的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产品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加大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研制力度,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重视产品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努力向国际标准或国际先进技术标准靠拢和转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指出,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装备的产业部门,结构调整更是需要不断进行,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当前尤为突出。机械工业的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产品结构的调整特别迫切。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内需拉动、保增长的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某些领域产能的过速膨胀。有些领域的产能过剩已经显现,有些领域产能过剩的风险正在积聚,尽快调整产品结构已成为不少企业和相关方面的共识,也是机械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条件。 他认为,当前机械制造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显然要围绕国家拉动内需投入的4万亿元投资,它的投向引导着机械制造业产品结构调整。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落实,需要机械制造业提供大量适用对路的产品和装备;而十大领域重点工程(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输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科技重大专项)所需的产品和装备,大多是当前国内不能提供的或性能、水平满足不了用户要求的。四大配套产品(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则是装备制造业的薄弱环节,更是机械制造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诸如,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专项,所需的装备目前多为进口,有些还进不来,必须靠我们自己研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科技专项所需的装备,国内也有很大差距。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更是机械制造业自身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朱森第指出,机械制造业要抓住当前大好时机,主动积极地调整产品结构。“产品看同行”是难以发展的,生存恐怕也迟早会成为问题。产品看市场、看技术发展趋势,才能永远走在同行的前面,才能赢得用户、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