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械进出口市场上,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低价机器设备在不断涌入欧洲市场。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继续保持高增长,雄心勃勃的欧洲企业开始着重打开出口市场,并设法通过建立合作、组建合资企业或建立分支机构等途径来把握新兴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 德国的机械生产行业对欧洲以外市场的出口稳步增长。这可以从德国塑料橡胶机械协会(VDMA)的市场调研业务负责人ClaudiaFrey提供给的数据中看出来。 Frey说,例如,2010年德国队韩国机械出口额猛增141%至8590万欧元。这一数字在2011年进一步增至1.429亿欧元,韩国已成为德国塑料机械出口第六大出口目的地,前五位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法国。 在2011年7月签订的欧洲-韩国双边贸易协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Frey说:“根据月度出口数据来看,在签署该协定后,2011年6月/7月以后的出口额有大幅攀升。总体来看,关税的降低对提高竞争力有所帮助,这对机械行业的所有行业领域都是如此。” 然而,部分行业观察人士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意大利塑料橡胶机械协会(Assocomaplast)会长MarioMaggiani认为,成型机械生产企业可能无法从双边协定带来的更大的贸易潜力中获得丰厚的收益。 尽管他承认双边交易可能对扩大出口有一定的帮助,但他对是否能为欧洲企业带来明显的好处心存疑问。 他说:“[欧洲的]技术比本地技术的价格要高出许多...毫无疑问,在中国,你只要花欧洲进口机型1/3的价格就能买到[中国本地产的]注塑机。” Maggiani强调说,虽然欧洲在欧洲以外的本地市场上无法以价格作为卖点,尤其是在许多情况下根本不需要使用精密的高技术机械,但欧洲产机械的技术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他说:“欧洲制造商在技术上始终是最拔尖的。显然,如果[企业]生产的是带有阻隔性能的高精密薄膜,或是需要9层的挤出吹膜生产线,他们一定会购买意大利或德国的设备。” 德国KraussMaffeiTechnologies公司的发言人MarkusBetsche认为,欧洲供应商可以将质量、性能和生产效率作为竞争的优势。 他说:“创新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或新的零部件属性,这将为加工企业决胜全球市场带来增值。[这也]使较高的价格显得合理,或是能够生产出相比低成本国家价格相当,但更具生产效率的产品。” Maggiani说,真正能给欧洲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做法是在新兴国家设立生产基础。 他说:“鉴于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世界,我们不能再一味地只局限在[欧洲]进行生产和制造,而应在全球建立起更广的合作、组建合资企业或设立分支机构。” 欧洲机械制造商已经开始实施这一进程了。 在上一财年,总部位于奥地利的Engel公司大幅提升了恩格尔机械(上海)有限公司的产能,今后将着重供应不断发展的BRIC市场。另一家奥地利的公司WittmannBattenfeld公司在去年9月宣布,计划于2013年在中国开始组装注塑机。 VDMA的Frey预测说,随着欧洲和印度及马来西亚之间签署更多的贸易协定,有望在将来给欧洲企业带来好处。 她说:“如今印度已成为德国塑料橡胶机械行业第四大出口目的地,我们可以预见到欧洲与印度的贸易协定将给德国企业带来额外的推动力。” “如今中国、印度和其他门槛国家的需求与日俱增,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正是欧洲机械供应商打开市场的切入点,能够成功地对抗成本较低的供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