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很曲折
经济危机还将持续多久?哪些国家率先走出危机?7月3日,在全球智库峰会主论坛上,在来自世界100多个智库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中,多数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持谨慎态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说,这次复苏将是一个较长的、曲折的过程。他分析,首先从金融本身来看,巨大的泡沫没有彻底化解,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资产比年初的估计规模翻了一番,大量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还有待清理。金融体系目前不排除出现一些新的、局部动荡的情况。
其次,从各个市场主体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居民受到资产泡沫破裂的影响,陷入债务危机,加之失业率上升,预期收入下降,国际市场消费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同时,大量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继续衰退和倒闭,从各央行释放出的流动性来看,相当一部分在实体经济以外循环。中小企业的融资仍然很困难。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新的需求增长点有待培育。很多国家政府的应对政策已经到了极限,财政货币政策回旋的余地不大。
更重要的是建立世界经济正常的运行机制需要转换发展模式,改革现有的金融体系,调整经济结构,这必然会触及各方面利益,其难度可以想象,也应该作出充分的估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也表示,4月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比去年末明显稳定,部分国家的实体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但要走出这次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重新恢复增长,还需要半年或一年,乃至更长时间。
他认为,世界经济要真正企稳回升还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潜在的金融隐患还没有完全消除,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仍然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发达国家实体经济下滑尚未触底,进一步扩张政策的空间有限。
除了经济复苏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外,与会人士还提醒要警惕危机第二轮影响的到来。世界银行行长代表、世行东亚及太平洋战略与业务局局长萨拉·克利夫说,世界银行认为,东亚的增长2007年是10.4%,去年是8%,今年是5%,这个地区的增长将会放慢,但是相比较其他地区还是要快很多。
萨拉·克利夫表示,可以看到中国有了经济复苏的迹象,但现在还很早。大的背景是全球产出在二战之后出现最大程度的下降,很多地区的经济产出今年还会进一步下降,东亚地区需提高警惕,世行担心经济危机第二轮的影响可能会在今年出现。
和上述担忧相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加藤隆俊也表示,尽管有积极的数据显示,但是这将可能会成为战后最沉重、最长期的全球衰退。他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预计,今年将会出现战后第一次国际经济萎缩。“我们认为到2010年,经济将会开始复苏,但仍然非常软弱。”
对于哪些国家可能率先走出危机,国际行动理事会秘书长、日本经济企划厅前长官宫崎勇认为,通过快速和积极的政策措施,中国和美国可能会成为最先走出危机的国家。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国际经济项目主任达度什也表示,中国有着非常多的“武器”,可以打胜这场战争,这是因为中国有很好的财政政策和储蓄,还有国际竞争力。
另外,中国的银行系统相对比较独立,与国际影响相对隔绝。不过,尽管中国可能在国际经济中率先复苏,但保持这种增长的能力则取决于其私营部门的发展,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经济重回健康。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认为,全球经济年底应可以轻微回升,但不可能在两三年内实现4%以上的增速。“金砖四国”将继续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全年实现8%的增长目标是可能的,但过去30年里每年增长9%以上的情况在第四个十年恐怕难以出现。根据世界经济的变化,如果第四个十年每年能增长7%,也是很好的。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