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杭州石祥路上,“TMB”标志居高矗立——这是天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自主
轴承品牌。印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高大的现代化车间厂房,整个厂区花草遍布,绿树掩映,显得格外清洁、美观。
这家以“天马”命名的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国内轴承行业龙头企业,20年前还是个村办小厂。是谁造就了这段“天马行空”的传奇?是一位在当地土生土长的年轻农民企业家——人称“天马牧马人”的马兴法。
马兴法自幼就对各种机械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捣鼓“百轮”,就是轴承。没想到,他日后真的跟“百轮”结下了不解之缘。1987年8月,马兴法带领20多个同伴,依靠50万元资金,办起了村办企业“半山轴承附件厂”,开始了创业之旅。没有资金,只能拼拼凑凑,再搞些废物利用;没有场地,只能搭个工棚,再利用一些老房子;没有经验,只能凭着智慧和勇气在黑暗中摸索……几天几夜没合眼,挺一挺也就过来了;碰到了什么问题,咬着牙瞪着眼,上天入地请教、琢磨,居然也就解决了。马兴法自己设计厂房方案,自己改造机床,度过了初创时期最艰难的日子。
马兴法不甘心只做个跟在别人身后转的附件生产商。1992年,他积极准备,多方筹措,还多次上湖州、到上海、天津,进一步摸清市场需求,着手产品设计。由于缺技术工人,他们就三顾茅庐去请了些退休的专家来厂里,请老专家绘制图纸,他们照葫芦划瓢。在这个关乎企业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关头,马兴法表现出了非凡的技术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当看到一个个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的第一批成品轴承从生产线上下来,这位视事业为生命的汉子流下了滚滚热泪。
产品出来了,马兴法就用麻袋背着,带上一两个助手,挤车去山东、温州、天津、广州等地去推销。席地坐在火车上,躺在火车站候车室里,等候在风吹雨打的大街上,这些全都是家常便饭。很多单位根本没听说过这家轴承小厂的名字,他们吃了不少闭门羹。然而,他只需签上一份销售合同、掌握了一条有用的信息,浑身的疲乏就会顿然消失。1999年,企业更名为“浙江滚动轴承厂”,并随后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进入了良性发展时期。2002年11月,企业正式改组为 “天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有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阿尔法电梯有限公司等五家生产型子公司。
马兴法坚信,国产轴承可以达到国外先进产品的水平。凭着这个理念,“天马”不断发展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通过积极调整市场结构,优化产品结构,重点研发生产替代进口的中大型轴承,尤其是高精度、高附加值、高可靠性、高科技含量的精品轴承。
谁都不曾想到,当年小村子里走出的“TMB”这块轴承产品牌子,经过20年的不断锤炼,如今已成为“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从2002年起,集团先后收购重组了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北京天马轴承有限公司、贵州天马虹山轴承有限公司和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员工总数10000余人,在全国建有七大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70万平方米,形成“材料、轴承、装备”三大产业循环链,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产业链整合优势的装备制造型企业,同时也是国内轴承行业中种类最全、品质最好、竞争力最强的龙头企业。2007年3月28日,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天马股份”以优异的业绩、高效的管理和良好的成长性迅速成为股市新贵,迅速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关注。
在马兴法的“掌舵”下,“天马”各项经济指标每年以40%左右的幅度递增, 200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利税达到4亿余元。如今,天马集团在短圆柱滚子轴承产品、铁路货车轴承、重型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均为全国第一,成为细分市场冠军。
“企业做砸了,只能怪我一个人;做好了,却是团队的功劳。”作为天马集团党委书记,马兴法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着天马的干部和员工,激励着全体天马人奋发前进。他那种敬业、果敢、诚恳、内敛的人格魅力,以及天马不断壮大的发展前景,吸引着各方人才源源而来。
他说:“把企业做大,是为了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也意味着需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身为浙江省人大代表,马兴法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天马”近年用于扶贫帮困、助学捐赠、光彩事业、助残慈善捐助等公益活动的捐资逾200万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他带头个人捐款20余万元,企业最终向灾区捐款超过1000万元。
天马腾飞,驰骋万里。展望未来,马兴法踌躇满志。在他的领导下,天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推进科技发展之路,苦练内功,向国际先进企业、先进产品学习,争创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来源:时代浙商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