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575-86383726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企业新闻 >>三问万向“人才现象” 万向集团39年持续发展探由 提示:找轴承配套产品请点这里 我也要发布产品信息

三问万向“人才现象” 万向集团39年持续发展探由

发布时间:2008-08-28 发布人: 新昌金戈轴承有限公司 点击量:800
  “万向”是一个奇迹。

  资金紧张、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万向集团今年1至7月的营业收入、出口,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6%、41%,继续大步往前走。

  “万向”是一个经典。

  从“铁匠铺”起家到去年营收超过400亿元,至今已保持39年156个季度的持续性增长,成为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国家520户重点企业。

  “万向”是一个另类。

  规模多大、钱赚多少,是一般人眼中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万向”的企业创始人、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却认为,“万向”拥有、培养和造就的那一大批优秀人才,才是企业的最宝贵财富。

  他的理由很简单,不管是奇迹还是经典,归根到底,企业的一切都是靠人才创造的。

  鲁冠球递过来一本他自己精心编写、凝聚“万向”39年发展心得的小册子《万向文化》,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万向”人才现象的答卷。

  39岁的“万向”为何还能健步向前?

  ——“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梦自己圆”

  “现在的企业发展环境,就好像是从夏天一下子到了冬天。大家都急着转型升级,抢着‘置衣过冬’,却不知道提早‘备好棉衣’。”

        63岁的鲁冠球,上楼习惯小跑,步子依然矫健有力。39岁的“万向”,面对少有的困境,同样健步迈进。这秘密,不仅在于作为企业掌舵人的鲁冠球,始终要比绝大多数企业家“早走一步”,还在于他的身边汇集了一大批“能干善跑”的人才。

       鲁冠球说:“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有自己的人才,企业才能走自己的路,圆自己的梦。没有自己的人才,企业负责人想得再多、走得再早,也是步履蹒跚、寸步难行。”

  集团副总裁、万向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的经历是一个缩影。1992年,他到美国求学,一边攻读博士学位,一边创办万向美国公司。如今的倪频,管理着近20家美国公司近千名员工,还先后收购了将“万向”领向国际市场的美国舍勒公司以及上市公司UAI公司、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轴承生产企业之一的GBC公司、洛克福特公司、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装配及即时配送领域全球领先的AI公司等。

  海外战略成就了今天的“万向”。从产品“走出去”,到“点”的突破、连接成“线”、拓展成“面”,以倪频为首的“万向”国际化人才团队扮演了关键角色。

  “少说话,多做事”的鲁冠球,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一系列胸有成竹的企业转型升级,而“唱主角”的,始终是他精心谋划的“万向”人才战略:包括管理、技术、财务等在内的26支专业人才队伍,支支都有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如今,“万向”员工中,仅高级职称的就有578人。也正是有了这样一大批具有优秀人才支撑,“万向”才先行一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上走得又稳又快。

  坐环西湖Y9路电动公交车,有一种特别平稳、舒适、静谧的享受。而这些先进的电动公交车,正是由“万向”一个毛头小伙子带着300余人的技术团队研发的。现年33岁的陈军,是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毕业的博士,已担任了3年多的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如今,他的技术团队已先后承接了5项国家“863计划”,研制的电动汽车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行,里程超过40万公里。

  正因有了人才的支撑,“万向”得以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太阳能、天然气发电、单晶硅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力”。去年底,“万向”作为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这里的人才为何那么多那么优秀?

  ——“人人头上一方天,个个争当一把手”

  45岁的管大源,是万向集团1980年招收的第一批高中毕业生之一。进厂后,他在车间从事模具工、统计等工作,如今已成为高级经济师、万向集团副总裁,还兼任多个股份公司负责人。

  37岁的马建枝,1995年大学毕业进入万向后,从车间一线操作工做起,如今成了拥有20项国家专利的集团技术创新骨干,她的专利产品年销售额已达2.3亿元,并使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翼形万向节生产基地。

  ……

  “万向”现在涉及的制造、资源等产业领域多达10个,而每个领域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状态,拥有一大批出色的管理、技术和经营人才。

  鲁冠球说:“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提供优质的产品、创造利润,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创造人才。”                  万向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汪洋告诉记者,“万向”一贯来坚持“为员工创造前途”的企业宗旨,充分信任每个员工,并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人才规划目标,通过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发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他们在自己的那方“天地”里争当“一把手”,造就一支具有一专多能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员工队伍。

  鲁冠球认为,“万向”的发展历史,也是人力资源观念不断开放,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的历史。目前,“万向”21000多名员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5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164人,并拥有了一支200多人的高级技工队伍。

  “万向”对各种人才的培育、使用,从不设置任何条条框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今年7月26日,集团工会还专门召开表彰会,首次以一个员工的名字命名了一项先进操作法。1990年中专毕业来到“万向”的方国平,通过改进和完善的感应涂敷尼龙操作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使单个零件的电能消耗降低了10倍。

  只有小学文化的沈仁泉,从“万向”的一个普通工人做起,已成为高级经济师、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见证着“万向”39年发展历程的他说:“在‘万向’,只要你有能力,肯刻苦努力,就有你的发展空间和用武之地。”

  这些年,仅“万向”总部每年用于员工培训方面的经费支出都在500万元以上。

  这里的员工为何对企业特别忠诚? 

  ——“想主人事、干主人活、尽主人责、享主人乐”

  这是一组令人难以置信的数据:万向钱潮公司现有员工1600多名,一线工人的平均工龄在13年以上。

  这是一个极少有人敢为的尝试:大学生频繁更换工作的今天,“万向”却坚持引进大学生首签必须是10年劳动合同。

  像这样在别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事,在“万向”还有不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万向”就为优先引进人才,宁愿不建办公楼而改建人才公寓。直到现在,鲁冠球办公室所在的集团总部,仍是一幢很不起眼的老房子。

  “深受‘万向’文化教育、熏陶的一代代‘万向’人,才是‘万向’最为宝贵的财富。只有使每个员工都保持高度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想主人事、干主人活、尽主人责、享主人乐,员工才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才能,企业也才能持续快速发展。”集团党委工作室总经理杨燕乐介绍说,培养一支真正的人才队伍,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万向”鼓励每个员工都与企业建立长期共同成长的合作关系,以解决企业长久的人才需求,慎用“空降兵”。每个新进应届大学生都要安排为期10天的企业文化培训课程,指定一名资深员工作为督导师,用“优秀员工培养优秀徒弟”的“薪火相传”模式,建立一个稳健而富有生命力的“万向”人才发展阶梯。由杭州农校发展而来的万向职业学院,则渐已成了“万向”培养新一代员工、培训老员工的“大摇篮”。

  鲁冠球认为,企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那就是要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主体责任,同时要给员工一个好的环境,使他们心平气和地享受工作的快乐,分享企业发展的效益。去年,“万向”还提出,一线员工的收入3年要翻一番。

  被评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的“万向”,还有着一整套严格的人事管理和劳动保障制度,在职员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定岗、定编、定责任、定目标、定人、定考核、定收入的“七定”分配体系,则确保了收入分配的公正、合理。对那些离开“万向”去创业、再回到“万向”的员工,“万向”也始终不计前嫌,能够重用的,依然重用。

  在鲁冠球和他的员工心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人才的支撑下,把“万向”建设成为一家有文明力量和道德力量的世界名牌企业。

  人才,企业发展之本

  对当前宏观调控下的企业转型升级,鲁冠球有一个看法,转型升级要提早进行,要在企业发展形势好的时候进行。到宏观调控来了,政策紧缩了,你再转型升级,难度就大了。

  事实上,从企业走上规模以来,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万向”产品产业的“调整、完善、提高”就几乎没有停止过。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紧要、最核心的,无疑就是相应的人才持续性优化、升级。为此,“万向”在39年的实践中,建立起了一整套涵盖规划、招聘、培养、激励等在内的完善的人才发展保障机制,形成确保企业每个发展阶段所需的人才都能充足供应的“人才现象”。

  人才,企业发展之根本。发现人才是能力,善用人才是本领。很多企业重视引进人才,但不太重视培养,认为“需要什么人就可以去招什么人”。“万向”却认为,选对人很重要,育人、用人、留人同样重要。“万向”对每一个员工都有长期的培养、成长规划,“万向”的管理原则也是“人人头上一方天,个个争当一把手”。

  人才培养为体,引进人才为用。在“万向”,这不仅是一个策略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正是这样坚持从内部选拔提升优秀人才为主,使“万向”员工与企业保持了高度的认同感
版权所有:轴承网 (创办于2006年) 客服咨询:0575-86383726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报警处置中心 备案号:浙ICP备05073488号
轴承网―以新昌轴承为依托,致力推动轴承行业电子商务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