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从一个一文不名的 “庄稼汉”到拥有固定资产几千万,改革开放三十年,正是穆庆玉的创业史。 “回顾我这三十多年的经历,是改革开放给予了我发展的机会,让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艰苦创业 积攒资本
穆庆玉并不甘于做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民,他的脑子里从来没有停过攒钱做生意的念头,他的资本积攒从结婚后就没有停止过。
怀揣着创业的梦想,1975年穆庆玉结婚后,他和妻子5年没有添过新衣服。1979年,穆庆玉的家乡也开始搞起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样的改革虽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但是也只能满足群众的温饱,并不能让大家过上富裕的生活。”
婚后,穆庆玉经常性的在建筑班打工,即使是在农忙季节。 “农忙季节,我一般都是在建筑班工作,然后在午休或者清早的时候做一下农活。”穆庆玉还骑着省钱买来的自行车去几百公里外驮废旧
轴承, “骑那种自行车,我从来没有让车子倒过。并不是我的水平有多高,而是我绝对不能让它倒,因为载重100多公斤的自行车倒了的话根本扶不起来。”通过几年的省吃俭用,穆庆玉积攒了少量资金,也开始了他的 “生意史”。
1984年,柳林镇开始有翻新废旧轴承的作坊。曾经做过这一行的穆庆玉心动了, “我对这一行很熟悉,为什么我不涉入这一行呢。”如今那个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为了固定资产达4000万元、年加工轴承1300多万套的大型轴承加工企业。
把握机会 闯荡市场
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的生意后,穆庆玉带着几百块钱外出跑市场。跑遍了大江南北,他质朴的性格和丰富的经验赢得了客户的信任。1992年,他联系上正在改制中的株洲轴承厂。1995年,他又同长沙外贸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朴实而又充满人性魅力的穆庆玉和很多业内人士交上了朋友,这一点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轴承业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原有的作坊式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穆庆玉的生意也陷入了困境。到了1999年和2000年,这种情况愈发严重,已经积攒了一定资金的穆庆玉开始想扩大生产规模。此时已经有了一定家底的家人都反对他这样做,他的妻子更是两个月没有给他做饭, “我爱人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我投入六七十万还不能满足建厂的需要,而且国家形势对企业、行业很不利,贷款很困难,厂子要发展还需要很大努力。”为此穆庆玉花了大量财力、精力终于建成了柳林轴承有限公司,建立起了一个50亩的轴承加工厂,从此穆庆玉走上了规模化的生产道路。为了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穆庆玉高薪聘请,广揽有轴承加工管理经验的人才。他不远千里多次登门拜访,终于用真心和执著感动了沈阳朝阳轴承厂冯总工程师和湖北孝感轴承厂的左工程师,使他们成了公司的技术总管,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水平。
做强实业 回馈社会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柳林轴承厂得到了扩建,到了2006年,这个由家庭作坊转化成的厂子已经成为了纳税过百万的全县明星民营企业。穆庆玉在当地轴承业搞起了深加工,努力拉长产业链条,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长期闯荡国内市场,穆庆玉的眼光开始变得更加长远。近几年来,他先后投资6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设备。并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了产品质检中心,产品生产的每道工序都设立了质检员,每个工人的工资与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挂钩,同时制定了质量标准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大大提高了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
为开辟国际市场,使产品出口创汇,他积极运作,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广泛的与一些外贸公司合作,拓展国外市场。依靠公司领导的执着和满腔的创业激情,穆庆玉的公司先后与聊城市外贸公司、深圳市外贸公司、杭州久祺工贸有限公司等外贸公司,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关系,产品漂洋过海远销到8个国家和地区,共为国家创外汇1300多万美元。
穆庆玉依然走在创业之路上。 “今后我和职工们将再接再厉,大干快上,努力扩大企业规模,力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上缴税金突破400万元。并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依托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并创新经营模式,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前提下,走开自营出口的路子,为全县多创外汇,带动冠县经济快速发展。”(聊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