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575-86383726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本网动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3)管理好通胀预期仍为调控重点 提示:找轴承配套产品请点这里 我也要发布产品信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3)管理好通胀预期仍为调控重点

发布时间:2009-12-03 发布人: 新昌金戈轴承有限公司 点击量:889
fiogf49gjkf0d
2009年12月2日10时57分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内容摘要: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决策层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中央对通胀问题的重视以及对通胀风险的预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进一步明确,对可控因素进行前瞻性调控,合理引导市场对这些因素未来走势的判断
  前瞻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坊间有猜测认为,中央有可能把宏观调控重点从“管理好通胀预期”调整为“防通胀”,以防为主。

  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决策层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中央对通胀问题的重视以及对通胀风险的预判。

  而最新一期的《瞭望》新闻周刊载文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把“调结构、防通胀”作为明年宏观调控重点。

  对于通胀问题,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继续“管理好通胀预期”,还是以“防通胀”为基调?

  “管理好通胀预期”态度不变

  “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态度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目前通胀预期很强,但抑制通胀的因素也很多,如秋粮丰收、产能过剩等,同时中央也在重视通胀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通胀问题上不会有任何动作,包括货币政策的基调都不会变。”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告诉本报记者,通货膨胀的现实还没有来临,西方的主要货币政策基调也都没有变,中国不会有那么大的勇气先动,如果变,接下来的通胀压力可能会更大。

  但通胀压力会继续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货币投放增长较快,消费和投资需求明显回升,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和依然高位运行的资产价格,这些因素使得通胀预期大大增加。


  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刘佑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会以“管理好通胀预期”为主。

  “政府可能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向市场传达一种信息,即通胀压力不是很大,并适当浇一下不断上蹿的通胀预期强烈的火苗,告诉大家,政府正密切监控,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刘佑安判断。

  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防通胀”的说法,刘佑安并不赞同,理由很简单,“只是预期,并没有转化为通胀现实”。

  他进一步分析说,现在CPI仍然为负值,而且中国的通胀面比较窄,主要是基本生活领域,明年只要政府保证农副产品价格不出现大的问题,基本不用担心会发生通货膨胀。另外,全社会剩余产能较大,现在的产能利用率还没有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对可控因素进行前瞻性调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很难预测。”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胡永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但政策方向取决于实际经济走势,经济走势又和当前的财政政策执行与否、执行到什么程度有很大关系。

  他关心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否继续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比如说,中央的4万亿加上地方政府投资等,现在已经超过30万亿,如果这些钱继续花下去,出现的通胀将会超乎想象。但如果钱不花,项目停了,又会出现很多烂尾工程。

  货币政策方面,有分析认为,尽管对货币到通胀之间的传导机制和程度等问题还有争议,但经济学家的共识是,这两者是正相关的,即过度的货币信贷增长在经过一段时滞后必然导致通胀。

  对此,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刘佑成并不完全这样认为。

  他向本报记者分析,虽然多发了钞票,但同时吸纳货币的渠道和能力也增强了,金融市场在某种程度吸纳了很多货币。举例说,央行如果发100块钱,其中10块钱流到市场,推高粮价、电价等,但另外90块钱可能进入股市、债券、古玩等虚拟市场,这些多发的货币就等于流入了“蓄水池”,不会推升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因此,在短时间内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刘佑安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更加关注如何管理好通胀预期。因为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胀,并可能造成通胀螺旋式上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需进一步明确对可控因素,如需求因素、供给因素、输入性通胀因素、政策调价等因素等进行前瞻性调控,合理引导市场对这些因素未来走势的判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本网介绍
  • 举报、删除、修改及认领信息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轴承网 (创办于2006年) 客服咨询:0575-86383726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报警处置中心 备案号:浙ICP备05073488号
    轴承网―以新昌轴承为依托,致力推动轴承行业电子商务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