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临西
轴承特色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临西县委书记尹全峰
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临西县是全国知名的轴承之乡,要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可以说优势在轴承,基础在轴承,活力也在轴承。近期以来,围绕省市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工业突破的战略部署,我们结合临西实际,就做大做强轴承特色产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
一、临西轴承产业的基础和现状
临西轴承产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距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期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1980年前后,以废旧轴承翻新改装为主的起步萌芽阶段。1980年到1995年前后,以作坊式生产、全国性销售、翻新改装兼中低速碳钢轴承加工为主的产业迅速膨胀阶段。这一阶段,因技术水平限制和眼前利益驱使,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给临西轴承抹上了一层至今挥之不去的阴影。从1996年开始,全县轴承行业走向了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发展新阶段。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截止目前轴承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全县轴承产业固定资产达到15亿元,从业人员近5万,各类生产设备2万余台(套),可生产3000多个型号的轴承及零部件。2006年,轴承产业年营业额突破73亿元,出口交货值1.767亿元,直接出口创汇652.7万美元。二是拥有了一批规模轴承企业。全县规模轴承企业达到188家。其中,在建的亿元企业3家,千万元以上企业20家,46家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轴承专业市场日渐壮大。形成了以轴承大世界为龙头的四个轴承专业市场。其中,轴承大世界市场2006年交易额突破13亿元,被国家商务部评为AAA级专业市场。四是营销网络不断延伸。全县拥有一支近万人的轴承经销队伍,并形成了覆盖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2000余家经销门店。
二、临西轴承产业的前景与优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业蓬勃兴起,农工机械、汽车制造、仪器机床以及其他行业,对机械传动的核心部件——轴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前景十分看好,因此轴承产业被喻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日不落产业”。
从国际形势来看,轴承出口需求旺盛。据海关总署统计分析表明,2003至2006的四年间,轴承出口以平均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且“十一五”期间这一趋势将会继续保持。
从国内形势来讲,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 “十一五”发展规划显示,今后5年保守估计,全国轴承产品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十一五”末即2010年,在剔除进口因素影响后,国内还将会有72亿套轴承的需求缺口(“三高”产品为主)。
从轴承产业自身发展的趋势来看,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些低端产品加工企业和不具备产业优势的企业相继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中高速、精密轴承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近年来此类产品年需求量增幅达38%以上,年进口量增幅达到8%以上。受其影响,我国轴承进出口形势也出现了逆转,在连续多年顺差6000多万美元的情况下,2006年首次出现逆差且高达5003万美元(其中也有人民币升值等其他因素影响)。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未来几年轴承行业将面临一个“洗牌重组期”和“发展黄金期”。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看临西轴承,经过近几年尤其是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目前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和发展优势。
(一)攀龙附凤,在与知名轴承企业合资合作中,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继鑫泰公司与哈轴集团落实年供6000万套轴承锻件合同后,去年亚鑫钢球、玉良滚子、临汾套圈等8家企业又实现了与西北、万向、上海嘉禾等全国知名轴承企业的联合协作。临西轴承参与全国竞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调整结构,初步实现了“中低速轴承”向高速精工轴承的转型。随着总投资2亿元的河北光扬轴承和投资1.1亿元的鑫铭高速轴承项目开工建设,以及贝林、蓝天、玉良等一批千万元以上轴承企业的投产运营,临西轴承已初步实现了中低速向高速精工产品的转型。
(三)建设园区,构建了一个轴承产业超常发展的强大平台。通过拆除砖瓦厂、盘活亏困企业闲置土地,以及跑市进省修改城建规划,在县城北部、东部规划建设的占地6000余亩的阳光和轴承两大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为轴承产业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创新措施,营造了一个更适于轴承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设立项目建设基金,出台了3000万元以上项目每千万元投资给予80万元现金奖励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了市场建设和繁荣兴市工作,轴承大世界银行、信息、物流等行业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对整个产业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经多方争取,由省质检局投资120万元建立的,河北省滚动体轴承检测站正式投入运行,为产业改造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与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洛阳轴承研究所等权威机构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轴承特色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了科学保障。
(五)强化领导,凝聚起了全党全民抓轴承、求发展的合力。成立了轴承产业领导小组,设立了轴承产业办公室,书记、县长带头,全党全民发动,抓轴承、引资金、上项目的氛围日渐浓厚。正源于此,光扬特大轴承生产加工项目才得以成功引进,一批知名企业来临西投资合作的意向才得以达成。
综上所述,可以说目前临西轴承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优势也十分明显,只要不断努力,临西轴承特色产业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和大的发展。
三、临西轴承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临西轴承产业虽然具备了一定基础和优势,但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要想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产业自身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产业品牌不强。假冒伪劣产品对临西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除。“十个轴承八个骗,造假基地临西县”这句打油诗形象的反映了目前轴承行业对临西的评价和印象。部分轴承用户对临西轴承仍存在偏见认识,存有抵制情绪,持有怀疑态度。
二是名牌产品匮乏。虽然目前全县有近40余个轴承注册商标,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包装以及自身产品质量存在的缺陷,一批商标长期闲置,至今没有一个能在业内打响的名牌。
三是产品档次相对较低。低端产品产量仍占近30%;普通类产品比重过大,占到总产量的55%以上,且跟风生产、盲目发展和降低价格为主的低层次竞争严重。高端产品相对较少,在一些大型、非标准型轴承的生产上还有很多空白。受此影响,产业整体效益不高,轴承加工企业年人均完成增加值仅为1.5万元左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轴承产品的纯利润仅占总产值的2.5—5%之间,与高精尖产品比,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
四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轴承生产与轴承销售之间不平衡,全县轴承行业每年73亿元的销售收入中,65%以上为外地轴承在临西的销售收入。轴承生产上的相对滞后,为今后产业的发展埋下一定隐患。
五是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在建的亿元以上企业只有3家,能够对产业产生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太少。县内企业发展速度较慢,企业家队伍思想比较保守,滚雪球式的发展所占比例大。
六是国内同行业之间竞争激烈,发展的压力日渐增大。销售方面,天津、上海、广州等地一批现代化轴承销售集团开始出现,临西轴承销售方面的优势正在受到威胁。生产方面,江浙发达地区无论是在产业规模上,还是在技术装备上,都已经遥遥领先;即便与相邻的山东烟店相比,在轴承生产加工上我们也已存在了一定的差距;同时,廊坊、陕西、河南一些新兴轴承加工基地也已初具规模,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要加快临西轴承产业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高瞻远瞩对产业发展进行重新定位思考,科学确立临西轴承今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在发展方向上,要把高精尖产品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快中低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在发展思路上,要把打造全国一流的轴承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轴承交易基地作为奋斗目标。在发展速度上,要确保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发展水平,五年内力争全县轴承产量翻两番,销量再增一倍。
二是坚定不移地抓好“三高一大”项目引进,努力加快临西轴承产业升级步伐。把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和大投资项目作为重点,举全民之力,开展强力招商。目前,要突出抓好总投资2亿元的光扬轴承项目建设,对于该项目我们将举全县之力重点支持和全面帮扶,确保其早日建成投产,以便更好的发挥龙头带动和吸引更多更大项目来临投资的作用。同时要继续抓好面向知名企业,面向在外经商大户,面向轴承行业知名人士,面向有产业对接的先进发展地区的“四个面向”招商活动,力争3年内再引进4家亿元以上轴承企业,靠“三高一大”项目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三是不遗余力地实施好“名企、名牌”两大工程,进一步加大现有企业的改造力度。“名企工程”,要重点突出“抓大放小”。“放小”,既放水养鱼。要在税务、工商、土地等各个方面充分给予其优惠和照顾,积极鼓励引导小规模企业朝专、特、精方向发展,力促企业总量实现一个大的提升。“抓大”,即要积极制订鼓励现有规模企业扩产改造的优惠政策,对自身发展快、财政税收贡献大的企业,不仅在资金和政治待遇上重奖,同时还要在土地、信贷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倾斜。要重点抓好鑫铭、贝林、蓝天等20家骨干企业扩产改造工作,3—5年内要力争在本地企业中培树起3家以上固定资产过亿元的产业龙头。“名牌工程”,要充分发挥省滚动轴承检测站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检验检测的覆盖面,力促产品的档次、质量和水平提高,以此培树起2—3个业内名牌,靠“名牌名企”工程,重塑临西形象,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