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原名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是在原机械工业部下属几十家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大型中央企业,现有在职职工8万多人。经过十年的发展,国机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机械工业行业最大的工程承包商、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企业,拥有最强的勘查与设计力量和最大的科研及产业化基地,成为推动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2007年底,国机集团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是成立时的3.6倍、6.5倍和17倍。2007年,国机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7亿元,同比增长32%;利润总额30.3亿元,同比增长112%;进出口总额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均全面超额完成了国资委的各项考核指标(注:以上各项指标均不包括2007年底重组进入国机集团的中国海洋航空集团公司、中国福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一、锐意改革,实施产业布局调整和组织结构再造
从2001年开始,以任洪斌同志为首的国机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把资源整合和组织架构再造作为改革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明确战略目标,加大重组力度,引进增量、调整存量,以着力解决产业布局和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国机。
国机集团确立“以工程承包为主体,以国内外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与生产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总体发展战略,提出“以完善产业链为目标,促进资产存量向三优企业──优势业务、优势企业和优秀经营者──流动和集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团整体竞争力” 的重组整合指导方针。
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国机集团的子公司由原来的70多家变为目前以综合性工程公司、专业性工程公司、大型科技型企业和汽车服务贸易公司等为主体的46家。组织结构得到优化之后,国机集团提高了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能力,子公司的实力也更雄厚。更为重要的是,国机集团因此基本实现了将资源向核心业务流动、向核心企业流动和向优秀经营管理者流动的目标;改善了资源结构,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极大地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强做大主业
国机集团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和利用国外营销服务网络广泛、经营业绩优良、工程经验丰富及外向型专业人才队伍齐全等优势,创新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总承包和出口贸易业务,取得了突出业绩。
十年累计完成国内外大型工程承包项目数百项,进出口总额累计 200多亿美元,有力带动了我国机电设备、劳务、服务和技术的输出,促进了国内研发制造水平的提升。国机集团连续多年在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排名中列前50位,在全球最大200家设计商排名中列前100位,在国内企业的排名中更是名列前茅。
依托国内电力设备制造技术和多年国外电站市场开发优势,国机集团在国外电站、输变电工程承包及成套设备供货领域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总装机容量达1300多万千瓦,占中国电站出口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始终占据着我国电站出口第一的位置,并开创了中国电展出口领域的多项“第一”。据统计,国机集团目前已完工及在手执行的国外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支持了国内电力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
2007年,国机集团工程承包与设计咨询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完成业务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55%,占业务收入的34%。新签国外项目合同额近81亿美元,同比增长70%。超过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4个,其中老挝宏挲3×60万千瓦燃煤电厂、印尼3×33万千瓦火电、赤道几内亚输变电、尼日利亚联合循环热电等项目合同金额均超过了4亿美元。
在保持电站出口第一的同时,2007年,国机集团继续巩固传统市场,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取得了较大突破。一方面,利用在非洲、东南亚、南亚、中东等传统市场形成的优势,充分挖掘市场潜力,签署项目合同总额超过52亿美元;另一方面,整体协同开发中亚和赤道几内亚等新兴市场,陆续签约了一批重点项目,合同总额超过13亿美元。
通过承揽国外工程承包项目,国机集团不仅带动了我国机电设备出口的增长,还带动了建筑材料、工程劳务、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输出,在国外建立了中国企业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形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电站、通讯、铁路、铝厂等项目的实施,国机集团成功地把中国标准输出到国外,使中国标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国机集团提出由总部牵头开展“非实体经营”的独特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国机集团的整体优势,利用国机集团的品牌和其他无形资产,积极承揽国内外大型综合性业务,并组织所属企业共同实施。在此基础上,把下属工贸企业和科研院所用多种纽带连接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及市场影响力。从2003年底第一个非实体经营项目合同签署至今,国机集团非实体项目发展迅速。2007年,顺利完工了安哥拉学校一期项目,这是非实体经营的第一个完工项目;正在执行的非实体经营项目5个,合同总额超过了15亿美元;新签约项目5个,签约总额超过22亿美元。
在大力开拓国外工程承包市场的同时,国机集团继续努力扩大一般贸易方式项下的机电产品进出口业务,2007年进出口额达到57亿美元,为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商务部公布的全国最大的200家出口企业排名中始终名列前茅。
2007年,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国机集团国内外贸易业务稳步发展,实现业务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23%,占集团业务收入的52%;实现毛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25%,2007年集团进出口总额达57亿美元,迈上了50亿美元的新台阶,尤其是出口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达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
三、自主创新,推动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国机集团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充分挖掘所属25家国家一类科研院所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主业发展,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制造、设备成套、施工、监理及服务等功能互补配套的独特优势,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和重大装备开发研制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国机集团拥有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4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博士后工作站12家,国家和省部级质检中心43家。
五年来,国机集团科技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都以30%多的速度增长,主营业务收入从2003年的31.7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94亿元;利润由1.56亿增长到7.2亿元。
截止2007年底,国机集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成果奖3562项,拥有专利1556项,其中发明专利23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成果奖73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授权专利545项,科技成果转化率95%以上。
国机集团的科技投入由2003年的5.6亿增长到2007年的13.8亿,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的保障。同时,国机集团每年提取资本收益的10%作为科技发展基金,并设立产业化投资基金,全部用于引导和支持所属企业的科研开发。截至2007年,国机集团共审批立项科技发展基金项目89,其中共计54个项目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利润2.7亿元。目前正在实施的产业化基地建设和的技术改造项目近20项、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初步打造了完善的产业链条。
多年来,国机集团成功开发研制出一批产业化程度很高的名牌产品和科技含量高的集成项目,包括“世界首台万吨铝挤压机”、“大型板坯连铸成套设备”、“神舟号飞船专用
轴承”、“大型板壳式换热器”、“谷物冷却设备”、“数控冲床”、“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南航基地货运站物流系统”、奥运相关项目工程等,其中200多项高新技术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有相当一批达到世界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一些技术和设备还出口到海外。
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国机集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中国机械工业改革开放30年重要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之一。2008年是国机集团新的三年发展规划的起步年,也是国机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乘着十七大的东风和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春风,国机集团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再造一个新国机”的宏伟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指明了方向:到2010年,国机集团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进出口总额85亿美元,利润总额超过40亿元。国机集团致力发展成为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为主体,以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为两翼,管理科学,资本结构多元,业务链条完善,国内一流、世界著名,集工、贸、科、金为一体的综合性装备工业跨国集团。(来源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