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在全球蔓延以来,有人判断说,瓦房店制造业的“冬天”来了,也有人判断说,瓦轴和王路顺的日子不好过了。转眼半年过去,再来看今天的瓦轴集团和瓦轴集团董事长王路顺,情况出乎许多人的预料:瓦轴集团不但没垮,反而在为应付高精密轴承订单忙得不可开交;而找王路顺则是难上加难,他终日扎在企业第一线,实在是太忙了。 高精尖轴承撑起瓦轴一片天 近日,记者在瓦轴集团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采访时,感受到处处是热火朝天的繁忙生产场景。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瓦轴集团的制胜“法宝”是什么?王路顺对记者坦言:只有站在科技的制高点上,企业才能临危不惧啊! 数据标明:今年年初以来,瓦轴集团一系列为装备制造业替代进口的高精尖轴承批量快速出产。其中,风力发电轴承增长了220%,重大装备轴承增长了56%,高精密传动系列轴承增长了80%,二代卡车轴承增长了72%,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5%。对此,王路顺兴奋地说:“现在瓦轴的高精尖产品订单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掌瓦轴力主自主创新 抢占制高点谈何容易?仅有勇气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超前的科技意识和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这是王路顺在初掌瓦轴时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1998年年底,国内“三角债”愈演愈烈,国有工业企业大部分陷入了困境,轴承市场的价格一跌再跌,瓦轴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受命于危难之时的王路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培养并引进高精尖人才,又先后对汽车轴承、铁路轴承、低噪音电机轴承等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经过几年的努力,瓦轴重新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目前,瓦轴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产品盈利能力在中国轴承工业综合排名第一位,世界第八位。 王路顺对记者说,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走自主创新之路。上任伊始,他就着手创立瓦轴集团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中心为核心、以自主开发为主导、以产学研联合和引进技术为补充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了产品研发、制造技术、检测技术三个平台,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发展模式。瓦轴技术中心在中国轴承行业排名第一位,检测实验中心是轴承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实验室。2008年开始,王路顺又积极筹划瓦轴集团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今年年初以来,瓦轴集团已研制新品种300多个,平均每天至少诞生3个新品种,其中80%以上是替代进口的高技术产品。 力排众议发展高精尖产品 在瓦轴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特大型精密轴承精磨间,操作者陈利家正在操纵世界最先进的数控磨加工机床,加工特大型重大装备轴承内外径。据他讲,他操纵的这台磨床是2008年从法国进口的,价值2000多万元。“当时,我们精磨间一共引进了5台进口设备,我们也有些不理解。现在看,没有这些设备,就没法加工高新技术轴承,也就没有瓦轴的今天。” 想当初,王路顺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力排众议建设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的。王路顺回忆说:“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如果风电不能成为今后的主流,那对于瓦轴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这种情况下,要不要发展,我们认为市场方向和目标不会变化,我们相信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国风电市场开始大规模发展是从2006年年末开始的,当时,国内风机轴承质量不过关,只能靠进口。但由于国外的产能有限,交货期长,轴承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2006年,瓦轴集团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套1.5兆瓦风力发电机变桨轴承和偏航轴承,之后又研制出主轴轴承、增速机轴承等,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能够提供全套风机轴承的企业,从根本上摆脱了国外在这一关键技术上的垄断和控制。2008年,投巨资在瓦轴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区建立了现代化的风力发电机轴承生产基地之后,瓦轴一次就承接了国内某风电制造企业2.4亿元的订单,并开始为国际知名的风机制造企业配套轴承。目前,瓦轴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轴承生产基地,产品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开始为多家世界知名的风电企业和国内多家用户批量供货。王路顺表示,瓦轴下一步的目标是,成为在世界上有影响力、排在前三位的风电轴承制造企业。 占领制高点建设瓦轴工业园 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从2005年起,瓦轴以国务院提出的振兴装备制造业十六个关键领域重大技术装备需要的高档次配套轴承为市场导向,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建设了“瓦轴集团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风力发电设备系列轴承改造项目、精密数控机床配套高精密轴承改造项目、重载铁道轴承技术改造项目、重大装备配套精密轴承改造项目等相继投产,一批高端产品批量出产。与此同时,瓦轴精密技术与制造(大连)产业园也破土动工,正在加紧建设中。 对于化危机保增长,王路顺非常有信心:“信心对瓦轴实现保增长非常重要,我们要围绕市场,坚定目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轴承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