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讨论稿,目前正交予相关部委征求意见。业界普遍认为,即将浮出水面的新规划,将对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作出重大调整。 “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战略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编制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之前,国内能源领域已有两个涉及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文本。 据了解,2007年8月,为了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而2008年3月,根据这一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新进展,国家发改委又组织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国家频频调整或完善新能源规划,业界普遍认为“这一举措非比寻常”。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不久前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其中一些涉及发展新能源的提法,被媒体视为主管部门对“十一五”规划的又一个新诠释。 在“十一五”规划中,核电的提法原为“积极发展”、水电为“有序开发”、风电及太阳能发电等为“大力发展”。而在张国宝的文中,将此依次变成“大力发展”、“积极推进”、“加快建设”。 能源专家舟晓刚分析指出,此次强烈信号的发出意味着中国新能源开发真正步入了一个大规模实施的开启。而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完全是缘于将低碳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而作出的重大抉择。 低碳经济被称之为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实质就是能源变革。而在这个有望成为暨联合国宪章、关贸总协定之后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又一个新规制中,欧洲已成为领跑者,而日韩正在跟进。 美国更放弃了先前的冷淡态度。美国奥巴马新政府把打造清洁新能源技术视为引领21世纪全球经济的唯一通途,给“碳排放”戴上了紧箍咒,力求在2012年前使碳排放指标成为本土所有公司经营战略的组成部分。 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这场竞赛中,煤炭占能源消耗70%的中国,若想以此为契机赶超世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惟有提速发展替代新能源和优先发展可持续能源,包括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燃料电池和核能等低碳或零碳新能源。 而新能源投入也并非想象的那样巨大。“目前,在中国新能源开发太阳能发电,每度电价仅为2元上下。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就可以把一个产业撬动起来,这让中国高层改变了原来的发展策略,而这是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快速推出的另一个动因。”舟晓刚强调说。 新能源产业成为“新增长点”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刘琦并没有向媒体详细透露新能源产业整体架构,只强调“把新能源放在战略地位,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据一位参与新规划起草的人士披露,此新规划讨论稿与此前的多项产业规划一样,主要内容涉及2009-2011年三年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而要实现2020年规划总目标,预计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以上。 新规划讨论稿显示,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成为新能源振兴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据了解,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约8000万千瓦,生物发电新增28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新增两亿平方米。 风电的发展通过大规模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实现设备制造国产化,尽快使风电布局具有市场竞争力。按规划,到2020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东北,以及江苏沿海等地建立若干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其风电总装机容量提高至约1.5亿千瓦。 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按路线图,将在偏远地区建设独立太阳能电站和户用光伏电源,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发展并网光伏电源,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 对新规划讨论稿,业界分析判断,振兴规划目标值增加后,这也意味着相关配套政策将提速。因为鉴于当前国内技术瓶颈,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财政补贴来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这和国外的发展模式基本雷同。 据了解,与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相关的扶持政策,将会涉及财政、价格、税收、技术研发等诸多方面。比此前出台的相关政策力度会更大,着力点也会更加灵活。而对于一直制约风电发展的风电上网电价的措施等,都有望被解决。 未来国内市场发展格局 记者注意到,对构架未来中国新能源发展,张国宝表示,今后国家将培育和发展大型能源企业集团,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提供保障,引导企业实现跨行业融合和重组,鼓励煤、电、路、港、化等相关产业联营或一体化发展,提高国家对能源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此讲话是迄今为止国家主管部门对这一领域发展的首次正式表态。原中华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能源专家李华林强调认为,这无疑表明国有企业将占有这一新兴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形成一定的垄断态势。 中国新能源发展,可追溯于上世纪末。而跨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越来越高涨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下,国内呈现了新能源发展的热浪。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截至目前,中国风能发电位居世界第四,太阳能电池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据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披露,按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三大行业划分,以五大电力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风能领域,以尚德和皇明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太阳能领域。而生物质能领域国有、民营尚在进入中。 李华林分析,太阳能热水器与家电行业相似,从生产规模与竞争优势看,一直由民营企业占据主导,目前在国内已发展到三四千家,并形成了整体垄断的格局。即便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有心分食这一大蛋糕,已经很难。 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在甘肃敦煌进行了10兆瓦太阳能发电试点业主招标工作,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当时,各个电力集团纷纷看中国内主流太阳能民营企业的技术和制造优势,基本上组成联合体进行投标。 “光伏发电,尽管民营资本进入很早,且太阳能电池亦形成了一定的产能优势,但将直面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而这是因为涉及成长性非常巨大的产业,国有企业肯定不会轻易放过,必然快速赶超。”李华林坦言。 而风能领域更将如此。据记者了解,国家主管部门已基本敲定“以市场换技术”的风能发展模式,尽管其附加值不高,但能快速形成产业规模。由此以来,掌握领先制造技术的外企将长驱直入,而民企原先拥有的优势将快速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