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5月份,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其中,纽约市场基准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66美元,一个月内上涨近30%,创10年来最大月度涨幅。在国际金融危机依然没有触底的时候,国际油价重新上扬,使得能源安全问题和新能源革命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我们利用能源的方式……威胁着我们的星球。”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以这样一句直截了当的话,点明了新能源革命的极端重要性。上任第一周,奥巴马政府即推出旨在摆脱石油依赖、引领全球能源革命的新能源战略。具体政策包括未来10年投资1500亿美元开发清洁能源,创造500万个与之相关的工作岗位;到2012年确保1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资源,到2025年该比例达到25%;到2015年,使100万辆美国产混合燃料车上路。4月初,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扎卡里亚、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等人分别在《新闻周刊》上撰文,呼吁美国“放弃石油”,“掌握自己的能源命运”,继续为新能源革命造势。 而在此前后,英国、法国、瑞典、日本、巴西等国家也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加大了风能、核能、潮汐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开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度。像瑞典生物能在其国家能源供应中的比例已经超过了20%;根据《英国能源白皮书》,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英国能源总量中的比重将扩大到35%,其中风能可能达到20%;而韩国也准备投资17.5亿美元在仁川建设世界最大规模的潮汐发电站,计划从2015年开始正式发电。 各国如此重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原因何在? 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油价可能因世界经济形势变化而出现波动。但从长远看,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价格势必会越来越高。这也使许多人认为,新能源将会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并成为影响未来地缘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世界,以中东、里海周边、中西非等为代表的全球冲突高发地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争夺能源控制权的战场。换言之,上述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就是一种“能源政治格局”。美国在迄今已持续了6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夺取中东地区的“控油权”。以改变前任政府政策、进行“变革”为口号的奥巴马政府,一边主张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一边主张美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就是要既治标又治本,为未来大幅降低美国对不可再生的石化能源的依赖程度而抢占新能源革命的先机,减少美国外交政策中“石油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 虽然一种新的能源从开始研发到推广应用的周期需要30年至50年,各国的新能源革命战略短期内也难以立竿见影,但是,石化能源终有枯竭的一天,未雨绸缪总要好过临渴掘井。而且,在各国竞相发展新能源技术的情况下,谁能在新能源战略竞争中取得优势,谁就可以在下一场产业革命中继续充当世界科技创新的“领跑者”、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以及新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保持这种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对一个国家的意义,不是单纯用节省了多少能源开销就可以计算清楚的。像作为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先行者,欧盟就凭借手中掌握的大量新技术以及制定出来的环保规则,影响其贸易伙伴以及其他国家进行“自动调整”。因此,美国政府推出的新能源战略既可以看作是扩大就业、挽救市场、应对当前危机的应急举措,更应该被视为抢占未来经济增长制高点的战略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考察,在新能源革命中能否先跑几步,能否跑好起始的几步,将会对一个国家在世界力量格局演变过程中能否掌握主动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由此观之,新能源革命绝非单纯的能源问题,而是关乎国家经济运行乃至综合国力,进而影响世界地缘战略格局的重要问题。如何立足长远,谋划确保远期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将成为许多国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