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正在“倒逼”上海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22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实现外贸出口总额625.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同比)下降22.3%;进口总额为579.75亿美元,下降24.8%。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下称“商务委”)综合处处长宋锦标用“自由落体式的下滑”来形容这场金融危机对上海进出口形势的冲击。他对CBN记者表示:“内外贸一体化,是金融危机倒逼出来的,也是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当然危机也是契机。”
顺时势 借东风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开放研究处处长徐诤在昨日举行的“决胜内外贸一体化”论坛上也表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既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要求。
徐诤指出,目前,金融危机仍在蔓延,进出口变化情况并不明朗,尤其是出口前景不是特别乐观,“通过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这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需要。”
在徐诤看来,对上海而言,更重要的是,目前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程已经到了“整体推进、再上台阶”的关键阶段,必须实现内外贸联动。
“要加快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贸易功能集聚,这项工作是渗透到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徐诤说,“从发展目标上看,上海是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外统一的市场网络,并且形成强大的市场流量规模。”
事实上,继国务院关于建设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相关实施意见落地上海后,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已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要用好、用足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商务工作会议上“提要求”时说,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着力推进外贸与内贸共同发展,切实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宋锦标表示,由上海市商务委承担的相关课题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是借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东风”,着力推进内外贸联动的时机。
CBN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咨询报告也指出,上海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形成内外贸联动的商务管理体制,促进内外贸市场一体化,以及内外贸服务平台一体化等。
上海市政府搭三个平台
宋锦标表示:“国际贸易中心必须是内外贸合一的,不可能允许它们割裂。政企要联手,围绕转变、转型来做足文章,政府要转变职能,企业则要实现转型。”
日前,首届“上海外贸企业产品内销订货会”落下帷幕,据不完全统计,近1/3的参展外贸企业与采购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或意向,其中,外贸企业达成实际和意向成交金额共4000多万元,采购企业达成实际和意向成交金额共6900多万元。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推动内外贸市场的融合,政府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如何为企业做好服务。”宋锦标说,“我们正在探索搭建三个平台,包括外贸产品内销订货平台、购销信息平台、销售专柜平台。”
事实上,加快推进内外贸联动,也是目前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改变过度依赖外需市场的重要对策之一。
22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蔡旭初坦言,目前上海的经济发展中,“外需与内需不平衡的格局还难以缓和,下半年内需和外需两个不平衡的格局还将继续。”
但在徐诤看来,目前上海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还面临一些障碍。“主要是与国际上的一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们的流通产业还比较落后,市场体系也相对缺乏。”他说,“所以在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中,这可能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
徐诤进一步指出,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从国家到地方,已经完成了内外贸一体化所需的政府机构改革,“但是目前来看,某些方面还存在内外贸管理体制上的分割。比较典型的是,大宗商品的外贸管理体制还是严重分割,例如粮、棉、油等。所以还是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内外贸一体化。”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