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575-86383726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S&ED是推动中美关系的重要步骤 提示:找轴承配套产品请点这里 我也要发布产品信息

S&ED是推动中美关系的重要步骤

发布时间:2009-07-28 发布人: 新昌金戈轴承有限公司 点击量:677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7月2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发表致辞时说,美中两国就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核扩散、跨国威胁等问题深化合作将使世界从中受益。

  奥巴马说,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是推动“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全面的”美中关系的重要步骤,他相信美中关系将塑造21世纪,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两国有着共同利益,深化合作不仅使两国人民受益,也将使世界从中受益。

  关于应对金融危机问题,奥巴马说,美中两国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深化合作,通过实施更为透明和有效的监管来推动金融稳定,寻求公平和公正的贸易,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内发挥与其责任相匹配的作用。

  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研发清洁能源问题,奥巴马建议美中两国规划通过“低碳经济”拉动经济复苏的方案。此外,他还建议加大合作研发力度以推动能源的清洁和有效利用,确保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取得实质性成果。

  中美战略对话与经济对话将在开幕式后分别举行。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将共同主持战略对话,主要涉及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问题、全球性问题3个议题。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美国奥巴马总统的特别代表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共同主持经济对话的主题为“凝聚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加强中美经济合作”。

  双方应加强对话与合作

  盖特纳在开幕式上说,当天举行的对话证实了美中关系的重要性,美中合作对世界经济健康至关重要。他指出,当前世界面临多种挑战,需要美中持续的政治承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而美中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标志着美中在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的一个转折点。他认为,美中采取的一系列应对危机举措为战胜危机和重建信心作出了贡献。盖特纳说,两国都明确承诺,将在经济坚定复苏前保持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一次对话不能解决所有挑战,但美中正在开始行动,并会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继续推进。 

  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日前指出,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的背景下举行的。双方将以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线,就反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经济可持续增长、金融体系改革、贸易投资合作等重大经济金融议题深入沟通并协调立场,传递中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积极信号。  

  王岐山26日在华盛顿会见了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拉森、柯克等美国国会议员。他说,中美建交30年来,双边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美国历届国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两国元首确定的中美政府间高层对话的重要平台,旨在推进中美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关系。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坚决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促进世界经济尽快恢复增长。同时,着眼于应对21世纪的全球性挑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解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王岐山还指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发展需要吸收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中国的开放政策不可能改变。

  中美关系同舟共济

  希拉里·克林顿和盖特纳日前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美中关系是同舟共济的。文章指出,极少有全球问题能由美国或中国单独解决,也极少能在美中不携手合作的情况下得到解决。全球经济的坚挺、全球环境的好坏、脆弱政府的稳定以及防止核扩散问题的解决,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中合作。为期两天的对话将会开辟将经济和外交讨论相结合的新篇章。

  文章指出,本轮经济危机袭来时,美国和中国都迅速积极地做出了反应,支持经济活动、创造和挽救就业机会。全球主要经济体得以成功地减弱全球衰退的影响力、为复苏创造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两国所采取的大胆举措。

  文章认为,在向复苏迈进之际,中美必须采取更多的措施,为未来均衡的、可持续的增长奠定基础。对美国来说,这涉及到居民重新储蓄,增强美国的金融体系,在能源、教育和医疗领域进行投入,使美国经济更加繁荣昌盛。对中国来说,则涉及到继续推进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此外,这还包括刺激内需的增长,减少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提高个人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这将对中国内需和全球增长提供有力的推动。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本网介绍
  • 举报、删除、修改及认领信息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轴承网 (创办于2006年) 客服咨询:0575-86383726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报警处置中心 备案号:浙ICP备05073488号
    轴承网―以新昌轴承为依托,致力推动轴承行业电子商务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