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来看,下半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有望继续高于东部。”一位参与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制定的权威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专家认为,国家层面的区域政策已经渐成宏观调控体系中新的有效手段。未来的区域政策有望在鼓励各区域探索发展空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等方面继续破局。
区域经济发展提速
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布局区域经济的步伐明显加快,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的区域经济政策呈全面开花之势。
上述权威人士称,目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经济区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由国家制定单独成型的区域规划的,包括北部湾、珠三角、江苏、辽宁、横琴、关中天水等区域。其次是由国家制定区域性政策的,包括长三角、海西经济区、滨海新区等。再次是国务院批准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包括浦东、武汉、长株潭、成都、重庆以及深圳等。
如此算来,目前国家已批复成型的经济区域至少有十几个,而且还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对于已成立的海西经济区,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在抓紧编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并将择机出台。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秘书长兼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乃剑认为,我国由地方经济向区域经济的转化已现破局性态势。除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划分外,各地的区域经济联盟、区域合作机制、区域经济空间组合,区域功能分工等,出现了实质性的快速发展。
与区域政策规划的紧锣密鼓出台相对应,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已现协调发展之势。2008年,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了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一定惯性,今年这种增长势头有望持续。”权威人士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除了天津市和江苏省,全国工业增速位于前10位的其它省(区市)全位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而1-5月同样仅有河北、海南两个东部省份,位居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前10位。
渐成调控新手段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十二五”规划,区域政策有望被置于更为突出的位置,并与产业、财政等宏观调控手段形成合力。“原先对区域政策的关注不够,事实上这是很好的调控手段。十二五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将做整体通盘考虑,继续推出和完善区域规划和政策,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上述权威人士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胡少维认为,区域政策在我国已可看作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并可弥补财政、货币等政策作用面过于宏观、难以兼顾的特点。
同时,胡少维指出,当前我国区域规划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规划内容交叉、冲突较多,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和协调。规划内容偏重物质建设规划,对确保居民如何获得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方面重视不够。
张乃剑则表示,未来应警惕区域发展战略趋同化,一些地方对中央行政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的“等、靠、要”倾向,区域宏观规划的可操作应用性不强等问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