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结构调整背后是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直接影响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利益关系的调整,还将涉及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多方面的改革 “需求结构调整背后是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调整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4月18日,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经济研究室执行主任迟长胜在“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发展战略论坛”上表示。 迟长胜从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着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指出危机既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压力加大。这主要是由于出口增速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国内市场又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替代出口的空间。此外,原来支撑经济增长的如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低成本优势开始减弱。 第二,经济结构的调整难度明显增大。迟长胜指出,需求结构调整背后是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而这将直接影响到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利益关系的调整,还将涉及到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垄断行业体制和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调整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调整的难度也远远大于供给结构的调整”。 第三是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更趋强化。迟长胜说,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对能源、资源消耗的增长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即使采取节能措施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能源资源消耗的增量仍然要超过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所以,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减排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第四,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迟长胜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改革需要由过去渐进的先易后难的、局部的或增量的改革转向战略性的突破阶段,重点突破制约经济战略性转型的关键环节。改革还将从经济领域向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延伸,不仅需要自上而下有力推进,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迟长胜认为危机也提供了转型的机遇,中国应抓住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契机,发展绿色能源和低碳经济,加强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投资、贸易以及货币和金融合作,加快城镇化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并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