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郑州航天电子研制生产的电连接器、电缆网、电子仪器,构成了“嫦娥二号”的“血脉”体系外,据省国防科工局局长刘宛康介绍,我省有多家军工和民营企业协作配套单位为“嫦娥二号”配套研制了多项关键系统和零部件: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提供了其关键部位的配套轴承;中国电科27所研制的1000W固态高功放成为“嫦娥二号”发射信号的核心设备;洛阳黎明化工院提供了两种液体化学推进剂和一种固体化学推进剂原材料,主要用于卫星姿态调整…… ●“嫦娥二号”牵动洛阳人的心 10月26日,“嫦娥二号”成功进入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试验轨道,开始用自身携带的CCD相机为月球近距离拍“特写”。人们也许不知道,卫星的每一次姿态调整,都深深牵动着一群洛阳人的心。 相比“嫦娥一号”,从发射,到升空,再到空中运行,“嫦娥二号”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突破更多,系统更复杂,而这些新技术,有很多来自洛阳。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葛世东介绍,“嫦娥二号”任务有三大关键节点:1.卫星发射时要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2.卫星在接近月球100公里时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这个节点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其机会只有一次,如同踩刹车一样,踩早了到达不了月球轨道,踩晚会越过,踩狠了会撞击月球,所以这次制动要在时间上、速度上、方向上都恰到好处;3.卫星在轨道测试试验后要进行一次机动变轨,在原来的轨道基础上变成近月点15公里、远月点100公里的小轨道,以便于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三个关键节点都与我们研制的高精度特种轴承密切相关。”葛世东说,卫星能在15公里高度对月球未来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拍摄,即意味着“嫦娥二号”圆满完成了任务。“其中,影响火箭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火箭的惯性导航平台和火箭发动机。惯性导航平台精密轴承和火箭发动机轴承因其重要性而被称为这两个关键部件的‘心脏’。”他说,这两个部位的轴承工作条件恶劣,精度性能要求很高,我们通过不懈努力,一举突破了所有的技术难点,保证了长征三号丙火箭高精度完成把“嫦娥二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的任务。 ●保证卫星“不乱翻筋斗” 另外一个难题是,在第二大节点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和第三大节点机动变轨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卫星的姿态控制。公司总经理助理梁波表示,卫星在失重的环境下飞行,如果不对它进行控制的话,它就会乱翻筋斗。“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卫星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在飞行时对它的飞行姿态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通信卫星需要让它的天线始终对准地面,对地观测卫星则要求它的观测仪器的窗口向着地面方向。如果乱翻乱滚,卫星哪里还能正常工作?所以卫星姿态控制是卫星制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关键技术,其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航天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他说,说到卫星姿态控制,就不能不提陀螺和动量轮。其中,陀螺主要起着卫星方向传感器的作用,被形象地称为卫星的“超级指南针”;动量轮则主要担负调整卫星姿态的作用,也被形象地叫做卫星上的“方向盘”。 当卫星需要制动的时候,陀螺首先把卫星的位置速度信息反馈给地面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卫星的位置信息,向动量轮发出指令,飞轮先把卫星位置调整到合适方位,然后使喷气机构对准方向启动,从而完成卫星的制动和变轨操作。“这里面,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高速陀螺电机轴承和动量轮轴承组件都是由我们研制的”。 ●LYC再助“嫦娥”奔月 10月1日晚6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踏上奔月旅程。在为“嫦娥二号”研制轴承的过程中,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科研任务,而河南煤化LYC轴承承担了生产任务,自己也有一部分科研任务,员工因此倍感荣光和自豪,因为时隔3年,LYC轴承又助“嫦娥”奔月。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与此前成功发射回收的“神舟”系列飞船相比,LYC轴承为中国探月工程提供的配套产品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超长发射距离、超长运行时间、巨大温差、超强辐射以及太空尘埃、外太空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给轴承制造技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在轴承研制的关键时期,技术人员与一线职工一起,不分白天黑夜拼搏奋战。在一轮又一轮的工艺摸索和一次又一次的性能试验中,他们倾注了全部精力。员工王武卫介绍,“嫦娥工程”配套的系列轴承超薄、超轻,加工难度大,大家经过不断修改技术参数,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接到产品的加工任务,从设计到加工,大家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与汗水。”LYC轴承工程师曲红利说,“在电视直播中看到‘嫦娥二号’顺利发射成功,感到特别兴奋,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更有一种自豪感,因为‘嫦娥工程’使用了我们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