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省长周乃翔坦言,高质量发展既要“减重瘦身”,又要“塑形增肌”,更要“强身健体”。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山东一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边培育壮大新动能。
走进山东浩然特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的数控注塑机正井然有序地工作着,不同规格、不同材料的注塑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浩然特塑是专业从事聚砜、聚醚醚酮类特种工程塑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山东省聚砜类特种工程塑料工程实验室”,被评为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从2017年开始,该企业实现了聚苯砜单一产品产能和销量国内第一,销售过亿元,并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聚砜系列树脂是继通用塑料、工程塑料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被誉为塑料工业的“金字塔尖”。浩然特塑成立之前,聚砜树脂制造业技术被德国和美国企业垄断,国内需求基本依赖进口,无规模化生产厂家。
“创新研发,是我们打破国外垄断的关键,也是我们能够保持持久竞争力的秘诀。”公司副总经理党国栋一语道破“玄机”,“我们拥有专利21项、参与制定了《聚苯砜(PPSU)树脂》企业标准,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3个。”
无独有偶。在鲁南制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早成共识。在这儿,只有95人的新车间年可创造产值30亿元——通过“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智力创造及产品质量精益求精,鲁南制药悄然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
窥一域而知全局,鲁南制药和浩然特塑的经验表明,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科技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山东集中力量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全力构建全域创新体系,以更大力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3年多来,山东打好创新发展“组合拳”:整合120亿元省级科创发展资金,实施省级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布局首批5家省实验室;重点打造“1+30+N”创新创业共同体系;高等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设立运营;吸引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国家战略创新力量落户山东……
数据显示,在国家创新创效评选中,山东获4大类11个奖项,居全国第一。去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超1.4万家,比2018年翻了一番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1%。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在山东,不乏“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做大一个产业”的生动案例。
邹城种植食用菌的历史悠久,但一直以来生产规模小、品牌影响弱、生产方式粗放,带动农民致富能力不强。为推进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邹城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积极与吉林农业大学开展人才及项目合作,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前来指导食用菌产业发展。
在李玉的带领下,邹城不但实现了“食用菌新品种选育、配套丰产技术研制(研发)及产业化创新体系建设”“北方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新模式”等多项重大关键技术落地并转化实施,还吸引了一大批食用菌产业的专家来邹城创新创业。原山东省农科院资环所所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宫志远,吉林农业大学食用菌方向教授王琦、李长田,吉林农业大学食用菌专业优秀硕士毕业生李晓博等一大批食用菌方向的高层次人才陆续来到邹城。在人才力量的带动下,“邹城蘑菇”成功入选国家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成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张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