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上周,澳大利亚两大矿业巨头力拓与必和必拓同时宣布,将向中资企业出售部分项目股权。不过,值得深思的是,澳大利亚矿业企业此前一直对来自中国方面的股权收购要求持谨慎或警戒态度。
另外,就在国外矿企频频向中国企业招手之际,“中国企业境外铁矿石项目多数未开工”的消息不胫而走。据称,近5年来,中国企业在境外参与的铁矿石资源项目有几十个,这些项目有形成很大铁矿石产能的潜力,但几年过去,只有少量项目开工建设,个别项目建成投产,多数项目仍处于前期调查阶段,最终是否能开发还是未知数。
无风不起浪。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吉布森山钢铁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郭菲利最近公开表示,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型控股公司中信泰富在西澳的投资就非常不成功,面临投产就亏损的局面。
中国境外铁矿石资源项目步入混沌期。
高价买低价弃 “跟风”没有好结果
事实上,近些年,海外买矿遭遇阻力的不只中信泰富一家,中钢矿业、武钢等大型企业在海外的买矿之旅都充满了坎坷。
“最大的问题是项目盲目上马。”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本报记者表示,“企业发现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高了才想起‘走出去’,缺乏预见性,而在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相对低迷的时期,企业反而不积极了。”
据钢联资讯综合资讯部经理朱喜安介绍,中国钢铁企业真正投资海外还是2005年之后,当年铁矿石价格大涨,很多企业才意识到海外投资的重要性。但那段时间铁矿石价格涨势好,投资难度也大,中国企业很难插手好的项目。
曾经在某大型国有企业负责境外铁矿石项目的李先生还告诉记者,一些海外资源开发项目本身就存在问题,比如很多绿地项目还处在概念阶段,有公司或者机构预测某地蕴藏矿产,中国公司就出手了。而当中国企业落实项目进行实地勘探时才发现,原计划10亿吨的产能,真正能开采出来的矿产可能只有几千万吨。这个时候,很多企业只能选择搁置项目。“据我了解,因为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不了解外国情况盲目出手、管理水平跟不上等原因,很多企业的海外矿产项目晚三五年开工都是正常的。”李先生说。
愿者上钩 境外矿山“甩包袱”
面对中国企业对矿产开发的投资热情,很多外国矿山喜不自禁。对于力拓与必和必拓主动提出的股权出售,就有澳大利亚当地媒体认为,这是要“将包袱甩给中国”。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日本,甚至美国的企业就开始着手境外铁矿石项目的开发,对于这一领域的门道和资源,他们早就弄得很清楚了。”李先生告诉记者,“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现在介入并能拿到手的项目基本上都是美日韩企业剩下的‘鸡肋’。”
据朱喜安介绍,今年以来,随着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中国开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未来经济增长将趋缓,使得主要铁矿石巨头重新审视投资项目的规模,甚至主动拉中国企业入伙。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力拓与必和必拓的确有“甩包袱”的嫌疑。
“我个人一直不赞同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矿山,然后运回铁矿石在国内生产钢铁。国内钢铁产能过剩,行业污染也大。去海外投资铁矿石项目,不如直接投资钢厂,特别是在有一定铁矿石资源的地方投资钢厂,进行从产品输出到技术和资金输出的全面覆盖,这对中国钢铁企业更有益。”朱喜安对记者说。
为了明天 谨慎出手
不过,据记者了解,中国参与世界铁矿石资源合作开发的目标是境外铁矿石权益矿占中长期进口铁矿石的合理比例达到40%至60%,而目前这一比例仅为10%。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不能因为难度大而停止进行境外铁矿石开发合作,因为资源是有限的,现在不下手,未来,中国矿产的对外依赖程度将会更大。”李先生告诉记者。
至于怎样保证中国境外铁矿石项目顺利开发,白明认为,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不仅要有事业眼光,而且要做到‘四结合’——与经济外交相结合、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与防范各种风险相结合、与经济安全相结合。”他说。
“最重要的是事先做好调查。”李先生表示,“其实,以中国目前的技术,完全能够做好境外铁矿石项目的前期调查工作,只要企业能够耐下心来,不盲目投资,还是能够找到好项目的。”
朱喜安也认为,对于铁矿石投资,不要仅仅作为一个原材料项目来进行,而是要作为一个投资项目来运作。钢铁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专业能力进行运作可能更合适。
此外,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王建军近日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境外铁矿石开发的支持政策,从企业、国家、银行等方面形成合力。一方面,中国企业要联合国内其他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科研论证,在产品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投产;另一方面,还要加快现有矿山开发建设。今后,中国将确定重点项目开发,主要集中在西非、加拿大和西澳3个地区。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