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不同于一周前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外贸形势略显保守和中规中矩的分析,9月24日,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的演讲中多了很多形容词——难度很大、表现很好、动作完成得很漂亮。这一连串经常在体操比赛时会听到的解说词被用来形容中国外贸目前取得的成绩,让现场嘉宾感到一丝欣慰。沈丹阳尤其提到,2013年,预计中国将保持进口规模全球第一、出口规模全球第二的位置,且进出口规模有可能首次位居全球第一,言语中流露出对中国外贸前景的信心。
当天,与上述会议地点一墙之隔,在由《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主办的中国进出口经理人年会上,上百名外贸企业、贸易服务机构、商协会代表冷静思考、热烈讨论,聚焦的话题是“应变之道,探寻中国外贸升级路”。
“如果说2012年的中国外贸是‘步步惊心’,更加充满挑战的2013年可谓是‘十面埋伏’。”《进出口经理人》主编李鸿指出,欧债危机阴霾不散,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外需持续不足,汇率震荡起伏,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这些问题无一不在恶化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所以,创新对外贸易方式,找到提升出口的动力,成为中国进出口企业及经理人的心声。
外贸服务保驾护航
更牵动外贸企业神经的还有,哪些市场最有吸引力、如何获得最优质专业的外贸服务等问题。根据对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出口企业集中地的机电、食品、纺织、能源等行业的1000多家制造企业的综合调查,《2013年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呈现出外贸企业的真实情况和迫切需求。
在对企业出口最多地区的调查中,北美占比达20.1%,排在第一位;虽然中欧双边贸易额在下降,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欧洲仍然是中国出口企业的主战场。另外,墨西哥、巴西、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已经进入中国企业的视野,开拓新兴市场,尤其是拉美市场成为企业发展业务的重要措施。
为了开拓国际市场,38%的受访企业表示会参加展览、30%的企业选择电子商务平台,还有17%的企业依托国外大型经销商、10%的企业设立境外自主营销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展览是企业了解国际需求、建立新客户群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地突出这些权威展览带来的贸易倍增效应,《进口经理人》杂志今年第6次发布了“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慕尼黑Bauma展、汉诺威国际农业机械展、巴黎国际工程机械展名列前三甲。
除了选择世界大型商展,外贸企业对展览主办机构和代理机构的要求也在提高。记者从《进口经理人》杂志社、信息咨询机构华夏邓白氏中国,以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管中心联合展开的中国最受信赖外贸服务商品牌调查中了解到,励展博览集团和中展海外展览有限公司分别成为最受中国外贸企业信赖的展览主办机构和展览代理机构。
另外,在检测认证、快递、货运、航空、金融等外贸服务领域,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外运——敦豪(DHL)、中国国家货运航空公司、马士基、国航、汇丰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凭借优质专业的服务,在外贸服务类企业中品牌信赖度最高。
转型升级 争取主动
2013年以来,外部市场需求疲软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下滑,汇率梦魇雪上加霜,虽然企业已经开始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多币种结算以及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而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也只能是在短期内解企业的燃眉之急。要想真正走出“汇率焦虑”,还是要靠企业转型升级,取得市场主动权。
在中国进出口经理人年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从转型升级视角对当前的对外贸易形势进行了分析。
为了把握未来的贸易趋势,白明分析了今年前8个月的进出口数据变化。他指出,今年1月至4月,中国超过两位数的出口增速引起了对虚假贸易的质疑,随着5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强化对进出口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分类管理、加大核查检查与处罚力度,以套利为目的的虚假贸易之风得以遏制,5、6月份,中国出口增速迅速降至0.9%和-3.1%。“这两个反映真实情况的贸易数据一度让进出口企业笼罩在阴影下,所以,7月26日,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进出口贸易复苏回暖。8月份,中国的出口增速已经回升至7.2%。”
而在剖析当前的对外贸易结构时,白明指出,对外贸易做什么(商品结构)、与谁做(市场结构)、谁来做(企业性质)、哪里做(省份结构)、怎样做(贸易方式)凸显出一些问题,比如,对欧盟和日本贸易额下降、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出口为主、民营企业只出口不挣钱纯粹凑开工率、东部个别省市出口额大幅下降、加工贸易出口增速负增长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红利变化的现实。”白明进一步指出,因为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制度红利成本增加,市场红利所剩无几,资源红利过度透支,规模红利将被复制,所以,摆在中国进出口企业面前的挑战不可忽视,如果不寻找转型升级的应对之道,就会被困在死胡同里。
白明指出,无论是目前主流的先转型再升级模式,还是值得倡导的先升级再转型模式,对于外贸企业而言,都是走出死胡同的有效方式。但是,需要纠正两个认识误区:第一,“世界工厂”并非贬义词,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不是不要“世界工厂”;第二,转型升级不是万能的,其无法根治贸易摩擦的问题,转型升级后遇到的贸易摩擦也会转移或升级,新兴产业也有可能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