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中国海关11日公布,中国7月出口同比下降23%,进口同比下降14.9%.当月贸易顺差为106.3亿美元。不过,海关同时公布,7月出口环比增长10.4%,进口环比增长8.7%。并认为,中国外贸进出口自3月开始连续反弹达五个月,逐月回升趋势基本确立。
数据显示,尽管7月份的出口总额仍同比大幅下降,但外贸出口在6个月后再次突破了千亿美元,再次证明外部需求虽持续疲软,但跌势存在放缓的可能。7月份,先行指数PMI中的出口订单指数升至52.1,比6月上升了0.7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在临界点以上扩张区间内运行,表明制造业新出口订单环比有所改善。7月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降幅为个位数。
7月份进口总额为近10个月来的新高。中国在进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不同程度地增长,其中,铁矿砂、未锻造的铜材和铝材、钢材以及原油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进出口环比上涨预示着贸易疲软的情况会逐步改善。以原油进口为例,数据显示,7月份原油进口同比增42%,为2006年1月来最快单月增幅。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7月中国共进口原油1,963万吨,相当于462万桶/天,较6月增长14%,并刷新了3月份所创的407万桶/日的记录。
不过,与国内价格指数下跌不同,进口大宗商品价格已持续上升,这种背离显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前提下,制成品的终端消费疲软,这将导致企业的盈利前景不太明朗。进口大宗商品的快速回升,不排除是贸易商或中间商趁机囤积或者是炒作,相反,国内出口商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靠规模取胜,缺乏价格优势,仍然摆脱粗放型的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中的双重压力或许印证了管理层强调的中国经济好转的基础还不稳固的原因。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历史性地同步陷入衰退。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10%,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国,规模仅次于德国,对外贸易受损严重。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月出现负增长,出口单月最大跌幅达到26.4%,负增长持续时间和跌幅均创我国近20年来纪录。上半年,净出口下拉GDP增长负2.9个百分点。外需难以提振是导致当前调控取向不能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外需疲软对中国的影响仍将持续,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出口很可能会持续低速增长。而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报告指出,中国外贸进出口下降幅度减缓,预计全年出口同比下降17.5%左右,进口下降16%,贸易顺差降至2,200亿美元左右。而1至7月份,对外贸易总额同比下降22.7%,这意味着外贸疲软在年内难有大的改观,只能是从个别商品市场的回升中寻找对外出口突破的机会。
来源:世华财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