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0年前,一批西方学者就预言了一个事实。他们发表了一个题为《增长的极限》的宣言,指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无限索取。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本世纪初,廉价石油时代开始走到尽头,油价从此走上了持续的单边上涨之路。
能源战略的转型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焦点。
而能源产业作为资本高度密集型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往往与金融政策的支持以及金融资源的配置密切相关。因此,虽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未来,然而新能源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现实困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初期投入资金需求很高。
那么,金融的杠杆能否撬起新能源一个光明的未来呢?
据了解,近年来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每年达300亿美元以上。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都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在国家能源战略层面上制订了新能源发展的路线图,并不断加大对新能源研发的投入。对新能源开发从不落后的日本,从1993年起就开始实施“世界能源网络”计划,近5年来日本产业经济省平均每年投入约2.7亿美元用于相关项目的研究。
同时,联合国报告称,全球转向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资本2005年高达800亿美金,而在2006年也高达1000亿美金。投资者2006年在这个行业上倾注的资本,与2005年同比增长了43%,新能源也因此成为了最热门的投资机会。
就在一个月前,以石油业务发家的美国亿万富翁布恩•皮肯斯公布一项新能源计划,准备投入上百亿美元在美国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场。无独有偶,此一周前,中国内地首富杨惠妍之父杨国强亦宣布正进军新能源领域,以个人身份投资20亿元开发“煤制油”项目。这些举动被形象地描述为“富翁围猎新能源”。
其实无论如何,这些举动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开发来说,都是好消息:资金问题已经不是发展的瓶颈,剩下的就看开发成本和预期收益了。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只要油价大于新能源技术的单位成本,新能源技术就有利可图。油价越高,投入新能源技术的预期收益就越高,资本和人力资源越可能涌入这一领域”, 世界能源金融大会主席、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说。
业内人士也曾做过测算,若石油价格保持在50美元以上时,“煤制油”项目便有利润可图。而最新报道说欧派克各国的油价底线是80美元。
何世红认为,能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的问题,两者之间是互动关系。就国内来看,随着《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我国的能源产业发展已进入新的战略转型期。据统计,“十五”末,中国能源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13496亿元,约占全部能源行业总负债的45%,能源金融也必将随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6月18日,中美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此次对话的主题关键词是两个:金融和能源。而将于11月份开幕 “世界能源金融大会”,中心议题也是“全球能源开发与金融合作”。
由此可见,由金融而带动的能源转型已经浮出水面。能源和金融,注定成为一对互相依存的统一体,共同应对不期而至的全球性能源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