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575-86383726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中国钢铁业:从"多点散射"到"战略聚焦"的转变 提示:找轴承配套产品请点这里 我也要发布产品信息

中国钢铁业:从"多点散射"到"战略聚焦"的转变

发布时间:2007-07-12 发布人: 新昌金戈轴承有限公司 点击量:1181

      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看涨、钢材出口引发贸易摩擦和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是中国钢铁业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处理这三个问题不应割裂开来,而是应看作一个整体,形成“聚焦”战略和长期战略,适当提高钢铁业成本“门槛”,防止钢价大起大落,保持适度的钢材出口弹性,推动产业整合,确保钢铁业为整体制造产业链提供稳定的支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处理中国钢铁业三个问题不应割裂开来,而是应看作一个整体,形成“聚焦”战略和长期战略,适当提高钢铁业成本“门槛”,防止钢价大起大落,保持适度的钢材出口弹性,推动产业整合,确保钢铁业为整体制造产业链提供稳定的支撑

      在钢铁业的三大问题中,铁矿石问题是一个“最显眼的问题”。随着国内钢铁业连续以年均20%的增速发展,进口铁矿石数量猛增,2000年至2005年间增幅近4倍。现在这方面主要的问题,一是巴西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垄断全球矿石市场的格局难以根本改变,市场供求的主动权尚偏于供应方;二是相对分散、以印度矿为主的现货市场始终与长期合同矿之间形成一个“价格博弈参照系”;三是国内钢铁业与国外矿石供应商之间包括长期合同、相互投资持股在内的上下游关系尚不完整和稳定。

      钢材出口也是一个热点问题。据国家发改委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最新报告,2006年中国钢铁产品进出口发生重大变化,由净进口国一举成为净出口国,今年前4个月净出口粗钢又达1873万多吨,海外不时传出贸易摩擦的信号。在国家相关出口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因为预期引导,“渠道分散、时间集中、目标市场集中”的出口频频出现,形成了反向作用。而在政策导向与市场反应不一致的情况下,极易形成政策框架的不稳定。

      至于钢铁产业集中度问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钢铁投资分散、过热,产能膨胀无序出口,反过来引起矿价过快上涨。去年年产钢超千万吨的钢厂已扩大到9家;重点钢企产钢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不升反降,同比低了2.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行业集中度在进一步下滑。

      上海钢铁市场专家贾良群等人士认为,这三个问题虽各有侧重,但其实是一个整体。如分拆开来做一些“单向”或临时的安排,很容易正反抵消,市场上下波动,难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专家举例说,比如矿价与钢价的问题。没有钢价的下降、钢产量的压缩,就很难使源头的铁矿石价格下降。在市场支持钢铁业利润增长或行业散乱竞争引发一定程度的行业“泡沫”的情况下,行业的增速是很难抑制的,矿价谈判就会很艰难。2006年度的矿价谈判中就遇到了“两者的矛盾”。

      国内与国际市场关系失当,也会使钢铁业进退失据。国内外钢价“剪刀差”让产能过剩的国内钢铁业热衷出口,但出口多了就有反倾销和国内钢价上涨的顾虑。另一方面,业内和市场又在担心抑制出口是否会“反过来压塌国内市场”。市场波动频繁,炒作空间不断,产业重组就难有根本性的进展。可以说,市场的波动是离散性产业布局的土壤。这个土壤不改变,产业集中度的转变也是不可能的。
形成整体聚焦“战略框架”刻不容缓

      从国家近期在淘汰落后、抑制出口及推进产业重组等多项政策的组合中,已可以看出“聚焦战略”的内在关系。从“多点散射”到“整体聚焦”,这个进程已刻不容缓。

      记者近期采访了包括宝钢在内的多家钢企和机构的专家,他们认为要在矿石进口—钢材出口—产业整合上形成三重“聚焦”:

      在铁矿石问题上,与其做不切实际的“短时博弈”,不如“为我所用”,转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形成合理有效的资源成本体系,建立联合购矿、联合租船、长期贸易的联动机制,尽可能控制矿价波动的风险。

      在钢材出口和国内市场的关系处理上,要有长期战略性的判断,不要“畏首畏尾”。国内钢企过分倚重出口通道来释放产能,长期而言,会形成畸形的产业格局,较为彻底地调整相关出口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在“弱平衡”中适度抑制钢价,有利于支撑中国整个制造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国内外存在的刚性需求,又会消除一些人“出口转内销将使国内钢市崩盘”的担心。

      在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上,应市场和政策法规“两手并举”。一方面,要形成有利的产业整合市场氛围。长期较为平稳的钢价抑价运行状态,将使钢铁业的盈利能力趋于稳定,这样就能吸引追求长期回报的战略资本。另一方面,要在政策法规上真正建立强制性的钢铁业人力、资源、环保、节能等多层次综合的成本准入“门槛”,以执法监督的手段予以落实。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本网介绍
  • 举报、删除、修改及认领信息
  • 会员服务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轴承网 (创办于2006年) 客服咨询:0575-86383726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报警处置中心 备案号:浙ICP备05073488号
    轴承网―以新昌轴承为依托,致力推动轴承行业电子商务化进程